摘要◆农村城镇化,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调整、优化、美化农村;不是要消灭农民,而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应认真思考和理解城市和农村的辩证关系。
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消灭农村、消灭农民,不是简单地发展工业、建设高楼大厦,扩充城市规模,而是要建设和发展新型城镇、建设和发展现代农村和现代农业。因此,认真思考和理解城市和农村的辩证关系,认真思考农村在首都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和功能,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认识新时期农村城市化的路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在城市发展中的
低碳经济功能
农村的比较优势是生态资源,农村拥有城市不可比拟的生态资源,丰富的森林、湖泊、湿地和大量的农林资源,这正是现代大城市所奇缺的。农村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量的生态服务产品,而且以其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为城市居民创造着生存的空间。如果说,现代大城市正在生产着有损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道路拥堵等城市病,而农村则每天在生产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健康的食品等。可见农村在以一种相对落后但相对节约的生活方式为城市发展服务。以北京市为例,从近6年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来看,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一直保持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2倍左右。北京农村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而且为城市提供了发展所需的土地和水资源,保障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据有关报告显示,我国城市能源消费量占了全国能源消费的80%以上,人均能源消费从3吨增加到4.55吨,是农村能源消费量的3倍以上。而城市生活固体垃圾人均日排放量也是农村的3倍以上。
改革开放以前,北京郊区农村曾以简朴的生活方式,担负着供应北京农产品的主要任务。在相当长时间内,北京市场的蔬菜、猪肉和淡水鱼均来源于京郊,粮食的大部分也来自京郊农村。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京郊农村还是北京市的“菜篮子、米袋子”。
农业在城市发展中的
生态服务功能
与传统农业相比,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是农业的多功能性和三次产业的高度融合性。传统农业主要是满足食品需求,体现的是生产、经济功能。而都市型现代农业除生产、经济功能外,同时具有生态、休闲、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现代城市人物质越来越富裕,但身心健康却越来越糟糕。人们更需要稀缺的有机食品、新鲜的空气、清澈的蓝天、绿色的山川,而只有农林业才能满足现代人的这一需求;现代城市人生活越来越文明,但人们渴望有一个心灵可以栖息的田园,而只有农林业才能满足当代人这一需求。
农民在城市发展中的
劳动贡献功能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民的辛勤劳作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巨型城市。农民不仅为城市居民创造了有机的农产品,同时也创造了节俭勤劳的生活方式。
城市和农村共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之中,农村包围着城市。城乡的大气、水及各种物质流都是相互贯通的,城乡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也是相互依存的。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城乡关系应该是城乡生态分布合理,统筹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和治理,协调一致的绿地系统、完整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理想的城乡生态关系应该是城市及其周围的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上的生态化,有统一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城市和农村发展中的
优势互补关系
城市和农村是一个空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理论上,城市处于这个空间系统的中心,农村则遍布于城市的周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城市的空间范围会逐步蔓延扩张,直接侵蚀着乡村的区域,这是任何一个区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对于城乡之间的空间关系,必须认识到一点:城市的扩张必须是有序的、均衡式的扩张,一旦这个空间扩张过程失去控制,就会造成各种城乡空间疾病。
北京农村的生态资源及其优势与城市的政治经济资源及其优势,是现代大城市均衡发展之两翼,二者是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关系。所以,北京的生态优势、生态屏障在农村,缓解城市环境压力、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战略腹地也在农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抑制摊大饼式的城市和工业扩张,抑制传统工业和建筑业的过度扩张,反对“人造城市”的“圈地运动”,反对盲目拉大城市骨架,走生态型、循环型、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农村城镇化,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调整、优化、美化农村;不是要消灭农民,而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保护农村,并不是不要拆建农村,而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整理和改造农村。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侵占良田、损害植被为代价推进城镇化。
所以,在村镇规划和建设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突出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新农村建设部署上,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立足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尊重各地的传统、习俗,不能把鲜明的民族特色改没了,不能把突出的地域特征搞没了,不能把优秀的文化传统弄没了,不能把秀美的山川、丰茂的森林、宁静的湖泊破坏了。首都农村的各个区县、乡镇、村庄都有其比较优势,如生态、地域、文化传统优势等,应予以保护。处在水资源保护区的新农村建设,应按自然村落风格去建设,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应发展具有民俗特点的新农村,具备生态优势资源的应建设具有田园风格的新农村。(作者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